別再亂補!鋅、鐵、B群、葉酸、維生素D該怎麼吃才不出事?高醫檢師為您解密

近來熱門5大營養素:鋅、鐵、B12、葉酸、維生素D

── 高醫檢師重點說明 ──

一、重點結論

大多數人只要「均衡飲食+依檢驗結果補充」,通常不會增加癌症風險。
但若長期高劑量補充超過安全上限,仍可能造成副作用或潛在癌症風險。意指一餐吃一碗飯就會飽,若吃到十碗飯會身體負荷不了。

image

二、5大營養素重點

鋅(Zinc)

功能:免疫、傷口癒合、味覺、DNA 合成。
安全上限: 40 mg/天。過量干擾銅吸收,導致貧血、神經異常。
癌症風險:正常攝取安全,高劑量長期使用不建議。

鐵(Iron)

功能:製造血紅素與運氧。
安全上限:45 mg/天。過量引起腸胃不適與氧化壓力。
癌症風險:鐵過多與癌症觀察性關聯,但非直接致癌。

維生素B12(Cobalamin)

功能:紅血球、神經與DNA合成。
安全上限:無明確上限,但不建議長期高劑量。
癌症風險:吸菸男性若長期高劑量補充B6/B12,肺癌風險上升。

葉酸/維生素B9(Folate)

功能:DNA修復與胎兒神經管預防。
安全上限:1000 µg/天(僅補充劑部分)。
癌症風險:一般人安全;但有腺瘤或癌症病史者,高劑量可能增加風險。

維生素D

功能:骨骼健康與免疫調節。
安全上限:4000 IU/天。過量會高鈣血症。
癌症風險:不降低癌症發生率,但可能有助降低死亡率。

三、安全補充5原則

1.先驗後補:抽血確認再補,每3個月追蹤。
2.遵守UL上限:鋅40、鐵45、葉酸1000µg、維生素D 4000 IU。
3.避免長期單方高劑量:尤其吸菸男性使用B6/B12。
4.癌症或腺瘤病史者慎補葉酸。
5.注意交互作用:鋅與銅、鐵與鈣或茶多酚會互相影響吸收。

四、延伸建議:癌症早期偵測

若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肺結節,可加驗
CTC-EpCAM + CSV(循環腫瘤細胞)檢測,
能區分「上皮型(原始癌)」與「間質型(轉移型)」細胞,
協助早期發現肺癌或預測轉移風險。

> 一般CTC建議值:0–3顆以內為穩定
> 肉瘤僅能測間質型CTC-CSV

---

總結

以上5大營養素是健康關鍵指標,補對比補多更重要。

補充前建議先抽血檢驗,依體質與醫囑調整。

高醫檢師提醒:合理補充+早期篩檢,雙重守護健康。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