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消化腸胃系統檢測
免胃鏡.免大腸鏡 消化系統
胃癌和大腸癌的主要成因,多與腸胃內壁瘜肉的生成及長期變異有關,最終可能演變為癌症。透過定期進行內視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這些瘜肉,並在必要時由醫生立即進行切除,降低癌變的風險。內視鏡檢查不僅能協助預防癌症的發生,還能早期發現其他腸胃道問題,提升治療的效果。因此,定期檢查是維護腸胃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重大疾病的關鍵。
害怕胃鏡、大腸鏡檢查、大腸癌檢查而拖延健康檢查的風險
許多人對於胃鏡和大腸鏡檢查存有恐懼,認為過程會非常痛苦,因此常常拖延或避免檢查,甚至只有在身體出現嚴重不適時才勉強就醫。
忽視檢查可能會導致胃腸道疾病被延誤診斷,尤其是胃癌、大腸癌等早期症狀不明顯的疾病。定期檢查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還能大幅提高治癒率。
SAA蛋白質檢測預約官方網址:https://minshen.simplybook.me/v2/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5段218號

民生醫事檢驗所 - 推出了一項創新的SAA蛋白質檢測技術,為癌症篩檢提供了全新選擇。此技術由中央研究院多位專家共同研發,結合奈米粒子與AI生物資訊分析,透過抽血方式純化微量SAA蛋白質,精準評估癌症風險。
與傳統僅觀察總量的檢測相比,SAA技術對大腸癌的準確率高達92%,對胃癌則達86%,且無需侵入式操作,即可快速完成篩檢,為癌症的早期發現與治療提供了更加方便有效的解決方案。
SAA蛋白質檢測技術不僅考慮了數量,還加入了模式的辨識,其檢測結果檢測得到的判斷更為精確。
台北民生醫事檢驗所
SAA蛋白質檢測預約官方網址:https://minshen.simplybook.me/v2/
預約SAA檢測 ![]() |
|
碳13吹氣法用藥評估 1,500元 報告3天 → 預約碳13吹氣檢測 |
SAA:血清澱粉樣蛋白A
血清澱粉樣蛋白A(Serum Amyloid A,以下簡稱SAA)是一種由肝臟分泌至血液中的蛋白質,在健康個體中,其濃度相對較低。然而,當體內發生組織發炎、癌前病變、疾病晚期或復發,甚至遠端轉移時,SAA的濃度會顯著升高。自SAA被發現以來,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其與多種惡性腫瘤具有高度關聯性,包括大腸直腸癌、胃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胰臟癌、食道癌、卵巢癌和乳癌等。
研究也指出,在癌症進展過程中,SAA可作為癌症疾病的指標蛋白質,透過質譜分析技術檢測SAA有助於癌症的早期診斷。針對胃癌與大腸癌,本檢測可提供針對性篩檢,分析SAA異構體的專一性,以此作為健康促進與後續追蹤的重要依據。
如何利用SAA來判斷癌症?
根據最新研究,SAA具有超過24種不同的同素異構體(isoforms),這些異構體因「等位基因差異」、「結構特徵」及「蛋白質末端胺基酸缺失」而形成。癌症患者體內的SAA異構體比例會隨病情改變,因此需透過質譜儀深入分析異構體的組成模式,才能更精確地判斷癌症狀況。
此外,由於SAA奈米粒子在血液中的濃度極低,僅占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我們運用了磁性奈米粒子技術來純化和分離血液中的微量SAA,並透過MALDI-TOF MS質譜技術來解析其異構體組成。結合AI數據分析技術,這項方法能有效區分癌症患者與非癌症患者。
SAA蛋白質檢測技術不僅考慮了數量,還加入了模式的辨識,其檢測結果檢測得到的判斷更為精確。
即便接受過大腸鏡檢查,有些患者仍可能在下次追蹤前發展出大腸癌,這種情況被稱為「鏡檢間隔期大腸癌」,反映出大腸鏡檢查並非萬無一失的現實。國內外均有相關的報告,顯示即使定期篩檢,仍可能出現因檢查盲點或息肉特性而未被察覺的早期病變。若是在一年內發現,通常表示前次檢查可能有遺漏。因此,醫師建議,若患者有大腸息肉數量多、有菸酒習慣或家族大腸癌病史等風險因素,應每三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以降低錯過早期病變的風險。
此外,若患者清腸準備不佳、息肉超過2公分,或曾進行早期癌症切除,腸胃科醫生則建議一年後就進行復查,並輔以國民健康署或公司的糞便檢查。當糞便篩檢呈陽性反應時,應立即安排大腸鏡檢查,以便更早發現任何可能的病變。
大腸癌警訊症狀
醫生提醒,如果患者出現了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缺鐵性貧血、糞便變細或有黏液、腹脹不適等症狀,這些都是需要密切關注的紅燈警訊。這些症狀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徵兆,應該儘早尋求醫療協助。
台北民生醫事檢驗所
SAA蛋白質檢測預約官方網址:https://minshen.simplybook.me/v2/
腸胃保健
1.飲食注意細嚼慢嚥,避免進食過快
2.三餐定時定量,避免宵夜或零食之攝取
3.每日水果份數及六大類飲食達營養建議攝取量
4.飲水建議2000-2500 c.c。心臟、腎臟病患需注意鈉鉀及水分攝取
5.建議補充膳食纖維,手術患者避免攝取不易消化之飲食
6.建議補充益生菌(Probiotics)、益菌生(prebiotics)
7.建議每日起床後喝300-500c.c開水,減少濃茶及含咖啡因飲品攝取
8.建議每日適度運動
9.避免食用過多生海鮮/生魚片/生肉.生菜/半熟、刺激、產氣性及醃燻加工類食品
10.注意腸胃狀況、排便過程、糞便形狀、糞便氣味、每日排便次數
11.定期糞便檢查,管灌及臥床患者需注意餵食及餵藥速度避免過快
12.遵照醫師用藥指示及其他營養相關注意事項
13.腸胃用藥問題及是否停藥請請詢問醫師或藥師
14.腸胃道營養保健及飲食注意事項請詢問營養師或相關醫護人員
15.若有顏色及形狀異常或腸胃不適請盡速就醫檢查及治療
五大易產氣飲食
1. 豆類、根莖類
豆類含有豐富蛋白質卻無膽固醇,對人體有諸多好處,但其成分中的寡糖不易被消化,吃太多容易產生大量氣體,導致脹氣。建議吃之前可烹調久一點,有助於分解寡糖。
而根莖類如地瓜、馬鈴薯等食物,是人體的主要熱量來源,且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預防腫瘤疾病,可是成分中的多醣類不容易被腸胃吸收,過量攝取容易產氣。
2.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如紅白蘿蔔、洋蔥、高麗菜、花椰菜、青椒等,雖然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但其成分含有多醣類,過量攝取容易引發脹氣,增加排氣(放屁)的機率。洋蔥、花椰菜等蔬菜含有硫的成分,排出的氣體有臭味。
3. 牛奶
牛奶含有豐富鈣質,每天喝375至500毫升,可延緩骨質疏鬆,促進肌肉收縮、心臟跳動,但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腸道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吃牛奶反而會引發腹脹、腹瀉等症狀。
4. 高脂肪
腸道分解脂肪的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若常吃油炸類的肉品如雞排,高油脂和高蛋白一起被消化時,容易產生氨氣形成「臭屁」。
5. 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本身就含有二氧化碳,經口腔進入胃腸後,不易被消化,容易造成氣體累積,引發腹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