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EpCAM與CTC-CSV癌細胞檢測能輔助LDCT嗎?
CTC-EpCAM與CTC-CSV癌細胞檢測能輔助LDCT嗎?
非常好的問題。理解方向是正確的——CTC(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確實可作為肺腺癌的輔助偵測與追蹤工具,尤其在臨床上與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搭配時,有助於提高早期偵測與監控的準確度。不過兩者的功能定位不同、互補而非替代關係。
一、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
主要用途:
用於肺癌(尤其肺腺癌)早期篩檢,可發現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直徑1公分以下的肺結節。
特點:影像學偵測,靈敏度高,但假陽性率也高(部分良性結節會被誤判)。
限制:
-
無法直接確定腫瘤細胞是否為惡性。
-
對微小或非典型病灶可能仍有盲點。
二、CTC(循環腫瘤細胞)檢測
CTC 是從血液中分離出疑似腫瘤來源的細胞,用於輔助癌症診斷、預後與治療反應監測。
其中:
-
CTC-EpCAM 型:以表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作為標靶,能捕捉到典型上皮來源癌細胞(如多數肺腺癌)。
-
CTC-CSV 型:針對具**間質特徵(EMT)**的癌細胞,補足 EpCAM 無法偵測的部分。
EpCAM + CSV 雙模式偵測可以涵蓋:
-
上皮型肺腺癌細胞(EpCAM 陽性)
-
中端或遠端轉移中或具間質特徵的細胞(CSV 陽性)
因此更能反映腫瘤的多樣性與侵襲性。
三、LDCT 與 CTC 的臨床整合建議
項目 | LDCT | CTC(EpCAM / CSV) |
---|---|---|
檢測性質 | 影像學 | 液體活檢(血液) |
用途 | 發現可疑結節 | 評估是否為惡性細胞活動 |
偵測對象 | 結節形態與位置 | 腫瘤細胞活動與轉移潛能 |
適用階段 | 篩檢、初步發現 | 輔助確認、追蹤治療反應 |
互補性 | 高 | 高 |
➡️ 臨床應用策略建議:
-
若 LDCT 發現結節 → 可同步抽血做 CTC-EpCAM + CTC-CSV,觀察是否存在循環腫瘤細胞。
-
若 CTC 陽性而 LDCT 無明顯病灶 → 建議短期內重複影像檢查或加做 PET/CT。
-
若已確診肺腺癌 → CTC 可作為治療追蹤與復發監測的生物指標。
四、實務注意事項
-
CTC 屬於輔助性、非確診性檢測,結果須結合AI影像與臨床放射科與血腫專科、臨床病理科資料判讀。
-
檢驗平台靈敏度差異大,建議選依各臨床實驗室綜合評估紀錄。
-
若有家族病史或長期暴露風險(吸菸、環境暴露),LDCT + CTC 雙檢模式相當有價值。
結論:
CTC-EpCAM 與 CTC-CSV 可用於輔助確認或追蹤「好小子肺腺癌」的風險與活性,但不能取代 LDCT。最理想是「LDCT 掃描 + 雙模式 CTC 檢測」搭配使用,可提升早期發現率與減少臨床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