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一下雨就容易皮膚過敏


天氣確實很容易誘發皮膚過敏,主要有幾個原因:

炎熱 + 潮濕 = 過敏誘因

高溫潮濕:悶熱讓皮膚更容易出汗,汗液若未及時擦乾,加上空氣濕度高,容易滋生細菌與黴菌,引發汗疹或毛囊炎。

塵蟎黴菌:下雨天室內濕度高,是塵蟎和黴菌的溫床,這些都是常見的過敏原。

衣物濕悶:衣服或鞋子潮濕未乾,穿著後悶住皮膚,也容易刺激皮膚或引起接觸性皮膚炎。

花粉/空氣品質:下雨前空氣中的花粉濃度較高,雨後反而將其拍落地面、濃縮在低空,加劇呼吸道與皮膚過敏反應。

應對小建議
保持乾爽:流汗後立刻擦乾,衣服盡量選擇透氣快乾材質。

減少刺激物:避免使用含香料或酒精的清潔用品。

補水保濕:外在濕不等於皮膚保濕,使用溫和保濕乳幫助皮膚修護屏障。

除濕防黴:家中可使用除濕機,特別是臥室與衣櫃。

飲食調整:減少辛辣、油炸、含糖飲料,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的蔬果,如奇異果、胡蘿蔔、綠花椰菜等。


天氣熱、流汗、濕氣重導致的皮膚過敏,確實可能與「膽鹼性蕁麻疹」有關,尤其如果出現以下這些症狀,就要特別注意:

膽鹼性蕁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簡介
這是一種因為體溫上升而誘發的蕁麻疹,常見於以下情境:

運動

流汗

洗熱水澡

情緒緊張、焦慮

天氣熱悶潮濕

典型症狀
發作時皮膚會出現密集小紅疹(丘疹)

常伴隨刺癢或灼熱感

發作範圍常見於胸口、背部、手臂、脖子

常在出汗或體溫升高後幾分鐘內發作

通常會在30~60分鐘內自行緩解

為什麼叫「膽鹼性」?
因為這種反應與體內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有關。當你流汗或體溫升高時,乙醯膽鹼會刺激汗腺與皮膚組織,引發局部免疫反應,造成小疹子與癢感。

怎麼處理?
避免快速升溫:運動時要循序漸進,避免一次過度發熱或出汗。

衣著寬鬆、排汗快乾:選用排汗透氣材質,避免棉質貼身衣物悶住皮膚。

清涼降溫:出汗後快速降溫(洗冷水澡、冷敷),可以減少發作機率。

醫師評估:若頻繁發作,可考慮口服抗組織胺藥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