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低組織胺飲食改善過敏?

進行低組織胺飲食是一種控制體內組織胺累積的方法,特別適合對組織胺代謝能力不足或有組織胺不耐症的人,幫助改善與組織胺相關的過敏症狀(如皮膚癢疹、蕁麻疹、鼻炎等)。以下是詳細的建議和實施步驟:

1. 認識低組織胺飲食的原則

  • 目標:減少外界組織胺攝取量,避免刺激體內組織胺釋放,並提升體內組織胺代謝能力。
  • 核心策略
    • 選擇低組織胺含量的食物。
    • 避免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
    • 確保食物新鮮度,減少組織胺累積。

2. 食物分類與建議

(1) 避免高組織胺的食物

這類食物容易引發症狀,應盡量避免:

  • 發酵食品:起司(尤其是陳年起司)、酸菜、泡菜、味噌、醬油。
  • 加工食品:火腿、香腸、臘肉、罐頭食品。
  • 魚類與海鮮:特別是鮪魚、鯖魚、鰹魚等(保存不當時組織胺含量更高)。
  • 酒類:紅酒、啤酒、香檳。
  • 其他:茄子、菠菜、番茄。

(2) 避免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

這類食物本身組織胺含量不高,但可能刺激組織胺釋放:

  • 柑橘類水果(橘子、檸檬、葡萄柚)。
  • 草莓。
  • 巧克力。
  • 堅果。
  • 人工添加劑、色素或防腐劑。

(3) 選擇低組織胺食物

以下食物對組織胺敏感者通常較為安全:

  • 蛋白質來源:新鮮的雞肉、豬肉、羊肉、蛋(儘量當日購買和烹調)。
  • 水果:蘋果、梨、香蕉(過熟香蕉除外)、葡萄。
  • 蔬菜:西葫蘆、胡蘿蔔、地瓜、南瓜、花椰菜。
  • 穀類:白米、燕麥、藜麥。
  • 飲品:水、洋甘菊茶、薑茶。

3. 烹飪與飲食注意事項

  • 保持食物新鮮
    • 食物在購買後應儘快烹調。
    • 剩餘食物應冷藏保存並在24小時內食用。
  • 避免高溫長時間保存
    • 魚類和肉類在室溫下放置時間過長會加速組織胺累積。
  • 烹飪方式
    • 優先選擇蒸、煮、燉等溫和的烹飪方式,避免油炸或燒烤。
  • 避免使用加工醬料
    • 如醬油、魚露,可用天然香草和香料(如迷迭香、百里香)替代。

4. 配合生活習慣的改善

(1) 減少壓力

壓力可能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建議採用冥想、瑜伽或其他放鬆技巧降低壓力反應。

(2) 保持腸道健康

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影響組織胺代謝:

  • 補充益生菌(選擇不刺激組織胺釋放的菌株,如雙歧桿菌)。
  •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例如全穀類、蔬菜和水果)。

(3) 檢視藥物

某些藥物(如抗憂鬱藥、止痛藥等)可能抑制組織胺代謝,需與醫生討論是否有替代選項。


5. 對症處理與專業建議

(1) 使用抗組織胺藥物

若症狀持續,可短期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如H1拮抗劑),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進行專業檢測

  • 測試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了解個人組織胺代謝能力。
  • 檢查特定食物不耐症或過敏反應。

6. 實施範例飲食計畫

早餐

  • 燕麥粥(無糖)搭配蘋果切片。
  • 煮蛋一顆。

午餐

  • 白米飯、清蒸雞肉。
  • 蒸花椰菜與胡蘿蔔,少許橄欖油調味。

晚餐

  • 藜麥沙拉,內含烤地瓜、南瓜籽。
  • 蔬菜湯(使用低組織胺蔬菜)。

點心

  • 香蕉一根。
  • 一杯洋甘菊茶。

7. 低組織胺飲食的成效與評估

  • 短期效果:多數人在2~4週內會感覺過敏症狀緩解。
  • 長期效果:持續低組織胺飲食並結合生活調整,可改善組織胺相關症狀,並幫助了解自身耐受度。

若飲食調整後症狀未見改善,應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進行更深入的評估與調整。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