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肝臟功能能用抽血檢查得知嗎?
肝臟功能是否能用抽血檢查得知?
是的,肝臟功能可以通過抽血檢查進行評估。抽血檢測是診斷和監測肝臟健康的重要工具,能夠反映肝細胞受損、膽道阻塞及代謝功能是否正常。
肝臟功能相關的抽血檢查項目
以下是常見的肝功能檢測指標及其臨床意義:
1. 肝酶檢測
這些酶是肝細胞或膽管細胞損傷的標誌:
-
谷丙轉氨酶(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 肝細胞受損時釋放到血液中,常用於檢測急慢性肝炎。
-
谷草轉氨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 和ALT相似,但也存在於心臟和肌肉組織中,AST/ALT比值可幫助區分肝病或其他問題。
-
鹼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
- 升高可能與膽道阻塞或骨病有關。
-
γ-穀氨酰轉肽酶(GGT,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 升高通常與膽道疾病或酗酒相關。
2. 肝膽代謝相關指標
-
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 與膽汁代謝相關,升高可能提示黃疸、肝功能受損或膽道阻塞。
- 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與膽道阻塞有關。
- 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與溶血性貧血或肝細胞病變有關。
3. 蛋白質合成功能
-
白蛋白(Albumin)
- 肝臟合成的主要蛋白,降低可能提示慢性肝病或營養不良。
-
總蛋白(Total Protein, TP)
- 測量血液中總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用於評估肝臟合成功能和免疫狀況。
4. 凝血功能
-
凝血酶原時間(PT,Prothrombin Time)
- 由肝臟製造的凝血因子影響,延長可能提示肝功能受損。
5. 氨(Ammonia)
- 升高可能提示肝臟無法正常代謝氨,常見於肝性腦病。
肝功能檢查的應用
-
篩查
- 用於評估有肝臟疾病高危因素(如酗酒、病毒性肝炎、肥胖)的人群的肝功能狀況。
-
診斷疾病
- 幫助診斷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及膽道疾病等。
-
治療監測
- 評估治療效果,如抗病毒治療、肝病藥物的使用反應。
-
術前評估
- 確保患者肝臟功能適合接受手術或麻醉。
抽血檢查的注意事項
- 空腹:通常建議空腹8小時進行抽血,以避免食物干擾檢測結果,特別是膽紅素相關檢測。
-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止痛藥、降膽固醇藥)可能影響肝功能指標,需告知醫師服用情況。
- 飲酒:檢查前避免飲酒,因酒精可暫時影響肝酶水平。
總結
抽血檢查是一種快速且有效的方式來評估肝臟功能,涵蓋肝酶、代謝物和蛋白質合成等多方面指標。如檢測結果異常,建議進一步進行影像學檢查(如肝臟超音波)及針對病因的詳細分析,並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