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偏肺病毒)(hMPV)是什麼?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Human Metapneumovirus)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是一種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的單股RNA病毒,與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病毒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密切相關。hMPV於2001年首次被發現,目前已被認為是導致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
特性
- 病毒分類:副黏液病毒科,間質肺炎病毒屬(Metapneumovirus genus)。
- 基因組:負鏈單股RNA病毒。
- 型別:根據基因序列分為兩大類(A型和B型),每型又分為兩個亞型(A1、A2;B1、B2)。
-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如咳嗽、打噴嚏)和接觸感染(如碰觸被污染的表面後接觸口鼻)。
感染特徵
-
受感染族群:
- 嬰幼兒:hMPV是造成兒童下呼吸道感染(如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 老年人:因免疫力較弱,感染風險增加。
- 免疫抑制患者:例如接受器官移植或癌症治療者,感染後症狀可能更嚴重。
-
感染部位:
- 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症狀(流鼻水、咳嗽、喉嚨痛)。
- 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和肺炎。
-
臨床表現:
- 輕微病例:咳嗽、鼻塞、喉嚨痛、低燒。
- 嚴重病例:喘鳴、呼吸困難、氣喘加重、發燒、胸悶。
- 嬰幼兒可能出現喘鳴或呼吸急促。
診斷方法
-
核酸檢測(RT-PCR):
- 常用於檢測病毒RNA,敏感性高,準確性強。
-
病毒抗原檢測:
- 通過快速檢測hMPV抗原以確定感染。
-
病毒分離培養:
- 用於實驗室研究,但臨床上較少使用。
-
血清學檢測:
- 檢測抗體如IgM或IgG,判斷急性感染或既往感染。
治療方式
目前對hMPV感染尚無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治療以症狀治療為主:
-
輕症感染:
- 多數不需特殊治療,讓患者多休息、補充水分。
-
嚴重感染:
- 氧氣治療:對於因呼吸困難而氧合不足的患者。
- 支氣管擴張劑:緩解喘鳴。
- 機械通氣:在重症患者中,可能需要使用。
-
免疫抑制者:
- 預防繼發細菌感染,必要時使用廣效抗生素。
預防方法
-
日常衛生:
- 勤洗手,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碰眼、口、鼻。
- 定期消毒常接觸的物品和表面。
-
避免接觸感染者:
- 在流行季節避免密切接觸有感冒症狀的人。
-
疫苗研發:
- 目前尚無針對hMPV的商業化疫苗,但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
公共健康影響
- hMPV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布,特別在冬春季的呼吸道感染高峰期,對嬰幼兒和高風險族群影響顯著。
- 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如RSV、流感病毒)共同造成醫療資源負擔。
總結來說,hMPV是一種常見但可能被忽略的呼吸道病毒,其引起的感染多數為輕症,但在高危人群中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早期診斷和適當支持療法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