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電解質抽血檢測的注意事項
手術前的電解質抽血檢測是為了評估體內鈉(Na⁺)、鉀(K⁺)、氯(Cl⁻)、鈣(Ca²⁺)、鎂(Mg²⁺)等重要電解質的平衡狀況,確保患者在麻醉和手術期間的安全性。以下是進行電解質檢測的主要注意事項:
檢測前的準備與注意
-
空腹要求
- 是否需要空腹:一般不要求空腹,但有些醫院或檢測可能要求8小時不進食,以避免進食影響代謝相關檢測項目(如腎功能或血糖)結果。
- 若不確定,建議遵循醫生或醫療機構的指示。
-
避免劇烈活動
- 抽血前一天應避免劇烈運動,以防肌肉代謝影響鉀、鎂等電解質濃度。
-
藥物使用
-
告知醫師近期服用的藥物,特別是可能影響電解質水平的藥物,例如:
- 利尿劑(可能影響鈉、鉀水平)
- 降壓藥(可能影響鉀或鈉水平)
- 補充劑(如鈣片、鎂片)
- 醫師可能會根據情況調整用藥或停止部分藥物。
-
告知醫師近期服用的藥物,特別是可能影響電解質水平的藥物,例如:
-
避免過度飲水
- 過量飲水可能稀釋血液中的電解質,導致結果不準確。
- 檢測前保持適量飲水即可,避免脫水或過多飲水。
-
避免特殊食物或飲品
- 抽血前一天避免高鹽、高鉀、高鈣的食物,例如鹹食、香蕉、乳製品。
- 避免酒精、含咖啡因的飲品,以免影響代謝和血液狀況。
檢測後的注意
-
正常飲食與補充
- 根據檢測結果,醫師可能會建議調整飲食或補充特定電解質,特別是術前電解質異常的患者。
-
追蹤複檢
- 若檢測結果顯示異常,可能需要在手術前再次檢查或進一步治療(如靜脈補充鉀、鈉等)。
臨床意義
- 鈉(Na⁺):調節體液平衡和血壓;過高或過低可能引起神經或心臟問題。
- 鉀(K⁺):維持心臟和肌肉功能;術中鉀水平異常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風險。
- 氯(Cl⁻):與酸鹼平衡和體液調節有關。
- 鈣(Ca²⁺):對骨骼健康、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至關重要。
- 鎂(Mg²⁺):對神經、心血管和代謝功能有重要作用。
總結
手術前電解質檢測不僅是評估身體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工具,也為手術安全提供保障。患者需遵從醫師的準備建議,如空腹要求、藥物調整和避免飲食影響,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並降低術中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