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術前的風險評估有哪些? 臨床實驗室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麻醉手術前的風險評估是確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驟,目的是評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手術相關風險以及麻醉可能引發的問題。以下是常見的評估項目:
1. 病史評估
(1)全身病史
-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 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
- 腎臟與肝臟疾病:可能影響麻醉藥物的代謝與排泄。
- 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中風或神經肌肉疾病。
- 過敏史:包括對麻醉藥物、抗生素或乳膠的過敏反應。
(2)麻醉相關病史
- 過去麻醉經驗:是否有麻醉併發症,如惡性高熱、困難氣管插管、過敏反應。
- 家族麻醉史:是否有遺傳性麻醉併發症(如惡性高熱)。
(3)近期健康狀況
- 最近的感染、感冒或發燒。
- 吸菸、飲酒或藥物濫用的情況。
2. 身體檢查
(1)一般狀況
- 身高、體重:計算BMI以評估肥胖相關風險。
- 生命徵象:如血壓、心率、呼吸頻率、氧合狀態。
(2)呼吸道評估
- Mallampati分級:通過觀察口腔結構預測氣道困難。
- 氣道開放性:包括頸部活動度、下頜活動性。
- 牙齒狀況:檢查是否有鬆動牙齒,防止插管時受損。
(3)心肺評估
- 聽診心音和肺音,篩查異常。
3. 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
根據患者狀況和麻醉手術開始前,進行以下檢查:
-
血液檢查:
- 血常規:篩查貧血、感染。
- 凝血功能:檢測手術出血風險。
- 電解質、腎功能、肝功能:評估代謝狀態。
-
心電圖(ECG):
- 用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患者。
-
胸部X光:
- 評估肺部狀況,如感染或肺部結構異常。
-
其他影像:
- 心臟超音波、肺功能測試(必要時)。
4. 風險分級工具
(1)ASA分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根據患者健康狀況分為6級:
- I:健康、無系統性疾病。
- II:輕度系統性疾病,不影響日常活動。
- III:嚴重系統性疾病,明顯影響日常活動。
- IV:威脅生命的嚴重系統性疾病。
- V:預期存活率極低,無麻醉手術可能死亡。
- VI:腦死患者,預計進行器官移植。
(2)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RCRI)
用於評估心血管事件風險,包括心衰、腦卒中、心肌梗死等。
5. 合併用藥評估
- 檢查患者正在使用的藥物,特別是抗凝血劑、降壓藥、糖尿病藥物、抗抑鬱藥等。
- 指導術前停藥或調整藥物使用計畫。
6. 精神與心理狀態
- 評估患者對手術和麻醉的恐懼和焦慮。
- 是否有精神疾病史(如焦慮、抑鬱),需要提供心理支持。
7. 營養與免疫狀況
- 是否有營養不良、肥胖或免疫抑制。
- 若患者存在營養缺乏,可能需要術前干預。
8. 符合特殊情況的評估
- 兒童:體重、生長發育狀況及特殊需求。
- 高齡患者:多重疾病與衰弱的影響。
- 妊娠患者:胎兒健康及母體生理變化。
9. 病患教育與溝通
- 解釋麻醉與手術的過程和風險。
- 強調術前禁食(通常6-8小時),避免誤吸的風險。
- 讓患者親自簽署手術與麻醉同意書。
總結
1.麻醉手術前風險評估涵蓋病史、身體檢查、風險分級工具及特殊情況評估。這些步驟有助於預測麻醉相關併發症的可能性,幫助麻醉科醫師制定適合的麻醉計畫,確保患者手術安全和最佳結果。
2.實驗室檢測所提供之精確數據協助麻醉科醫師與主刀醫師進行手術與麻醉風險評估
